工聯網消息(IItime) 面對疫情 企業要先突圍再攀品質高峰
今年5月,佛山市工商聯聯合周其仁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佛山43家企業一線調研,探尋佛山制造的品質突圍之路。“應對疫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平常把功夫做足。”周其仁說,這是他在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調研的最大收獲。疫情期間,華興玻璃在全國的30個工廠沒有一家停產,包括湖北黃石工廠一天都沒有停工。
為何華興玻璃能做到不停產?在過去30多年發展中,華興玻璃致力于均衡組織市場需求,讓市場適應企業產能變化。華興玻璃還注重企業管理,工廠均衡分布在全國各地,招收的工人也不集中在一個區域。正是這樣的日常功夫讓華興玻璃能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生產。
“善陣者不戰。在疫情這種重大沖擊面前,謀篇布陣很重要。”周其仁說,這是他從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上總結的經驗。今年年初,蒙娜麗莎內部在討論還要不要繼續在廣西投資設廠時,蒙娜麗莎董事長蕭華一錘定音,堅持繼續投資。“這種在‘冬天’投資的戰略思想,佛山人很早就有了。”周其仁說,在“冬天”投資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投資都有周期,等到經濟回暖了,就能迅速占領市場。
2020佛山企業大會現場。圖/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工業互聯網的“水管”已經接到門口
今年7月,調研組攜15名佛山企業家觀察員奔赴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走訪騰訊、富士康、美的南沙工廠等標桿力量,了解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踐與創新成果,觸摸中國制造業的最新脈搏。
在調研完騰訊公司后,周其仁提出了一個思考,中國民營企業對機會如此敏感,為何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絕大多數企業都失去了認知能力?“這是因為我們看不懂、看不起、看不上。”周其仁說,著眼目前的市場,我們錯過了消費互聯網,絕不能再錯過工業互聯網了。這次疫情最大的正面作用,就是極大普及了互聯網,推動大家應用互聯網。
周其仁說,去年佛山企業大會提出了讓佛山成為品質革命的登頂大本營,今年雖然遇到了疫情,但是佛山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今年6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三龍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簽署合作協議,將在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共建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去年11月,互聯網龍頭企業騰訊與南海區人民政府成功簽約,雙方將在位于佛山高新區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共同建設騰訊工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地。一家是“產業+互聯網”,另一家是“互聯網+產業”,這就好比在兩頭共同打一條隧道。
為何這兩家企業會選擇佛山?周其仁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佛山市委市政府主動布局,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佛山有眾多傳統制造企業,佛山制造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之大在全國都是罕見的。周其仁說,現在工業互聯網的“水管”已經接到門口了,以后工業互聯網就跟水電一樣,企業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好好研究如何布局。
在昨天的大會上,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作“工業互聯網助力佛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目前,工業富聯正在佛山建佛山智造谷,打造“一中心一基地兩院”,其中制造業創新中心解決智能制造核心的問題,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讓大家知道工業互聯網是什么樣子,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解決核心技術,工業互聯網學院則是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利用這次機會向各位作報告這次調研的感受。
今年非常異常。去年10月我們在佛山也開過企業大會,當時佛山企業家蓄勢待發,提出要攀登品質革命的高峰。去年我們調研組到了歐洲以及國內四個城市進行考察,當時吸收了外部經驗后正準備開打。
人算不如天算,企業家蓄勢待發之際,突然疫情來了。在沒發生戰爭,沒發生重大的地震,沒發生重大的其他的自然災害情況下,疫情對人類的生活已經造成這么大的創傷。
在這種情況下,品質革命還是否繼續?攀登品質高峰還登不登?
很多企業在這個環境下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然后才是發展。這是今年調研給定的一個約束條件,事情不可能延續我們去年想好的規劃,形勢已經變化了,我們就要順應形勢變化。
我的認識主要是:《突圍再登攀》。首先是突圍,突圍以后還要繼續登攀高峰。
一 、2020年到底有多長?
2020年到底有多長?有幾個月?這是一個問題。
我在海天看到一幅標語:“奪回一個月”。我就請教海天,什么叫“奪回一個月”?海天原定今年收入年增長15%,結果今年海天第一、第二季度的增長只有7%,那就丟掉了正常的速度。
但是海天在疫情中的市場調整非常快,因為疫情下人們都回到家里做飯了,他們的調料就迅速從大包裝換成小包裝,轉得非常快。即便這樣,海天也要“奪回一個月”。
我們問海天的管理層今年的發展目標會不會改變,他們的回答是,至少目前不調整今年年增長的計劃,他們希望通過以后的追趕,把新冠病毒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但是,每個企業在回答“2020年有幾個月”問題上是不一樣的。
我這里列了一些企業的情況。溢達紡織是亞洲最大的襯衫制造工廠,由于它的產品大量是外銷,今年3、4月份境外疫情嚴重起來后,他們很多訂單都送不貨了,一季度溢達紡織減少了2500萬件的訂單,算下來等于企業一個季度的產能就沒了。也有高增長的企業,華特氣體增長13%。小熊電器上半年漲45%。德冠利潤第一季度增長80%。
可以看到,同樣的沖擊面前,企業分化非常嚴重的。一部分是外部原因,對我們學習來說,更關注的內部原因,從這里頭來找怎么應對。
大家關心全國的情況,我把現在看到的幾個預測放在這里。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于今年全球的最新的預測是,2020年全球經濟降4.9%。上一個預測是降3%。
國內第一季度GDP增長是-6.8%。從中國疫情控制圖可以看到,確診病例從每天幾百名再到個位數,所以5月份國內經濟增長轉正。今天(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度數據,GDP同比增長3.2%。國家統計局前做原來預測是2.5%,全年算下來是3%的增長。
想想看,去年全年中國GDP增長是6.5%,今年如果是3%,什么意思?就是整個國民經濟而言,2020年只剩6個月的,因為增長速度一半沒了,現在看來二季度數字高于預期,不是2.5%,而是3.2%,那么三季度怎么樣、四季度怎么樣?
看起來這個勢頭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我們這個疫情這么大力度地管控,還沒有完全消失。
全國的數字來看,全年可能會有5%的經濟增長,但是跟過去相比掉下來很大一塊。對比來看,如果每家公司在算今年有幾個月的時候,如果你2020年
多于6個月,你基本上就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當然,365天這個天數沒有縮短,我們的土地租金、銀行貸款都是按365天計算,如果收入去掉了6個月,你所有的成本就要拿這6個月的收入來分攤,所以今年對于企業發展來說,還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一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怎么來認知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增長?我們這次調查首先向佛山企業家請教的就是這個問題。
二、向死而生,練平常功夫